漯河市环保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受理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办理部门:生态保护科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0395-2936952
序号 | 项目名称 | 环评 类别 | 环评 机构 | 建设 地点 | 建设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漯河市公路管理局G344东灵线临颍境辛庄南至郝路口段改建工程 | 报告书 | 河南首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该工程起点位于临颍县辛庄南高速连接线与东环路交叉处,沿高速连线向西,与G344东灵线(原S329郸石线)重合,途经临颍产业集聚区、G107京深线、临颍县城、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北徐集团、龙云集团,终至临颍县杜曲镇郝路口,全长11.2公里。 | 本项目按照一级公路设计,由双向四车道改建为双向六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项目起点至国道G107交叉处长4.5公里,路基宽由23米加宽至24.5米;国道G107交叉处至京广铁路立体交叉西路段3.2公里,路基宽60米,满足一级公路规范要求,进行路面修整;京广铁路立体交叉西至项目终点路段3.5公里,路基宽由22米加宽至24.5米;黄龙渠桥长22.1米,桥面宽16米,拆除新建为24.1米/1座;杜曲桥长24米,桥面宽16米,拆除新建为38米/1座;新建上跨G107国道分离式立体交叉,宽度为24.5米。 | 主要环境问题:①施工及物料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扬尘和噪声污染;②施工过程中将对沿线道路局部进行小幅度调整,将对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引发一定的水土流失问题;③道路建成后,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主要不利影响来自于过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交通噪声、路面残留油渍随地表径流形成的污水等,其中路面径流和噪声污染影响较大。 主要环保措施:(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①在整个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通过采取封闭施工现场、采用密目安全网、定期对地面洒水、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对施工工地内、道路两侧内堆积的工程材料、沙石、土方、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场所采用封闭、喷淋及表面凝结等防尘措施。路面硬化、自卸车和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出场前一律清洗轮胎、用蓬布覆盖,并且在施工区出口设置防尘飞扬垫等一系列措施,大大减少了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②及时做好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工作。③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可作为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抑尘洒水,不对外排放。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影响。⑤施工期间将有大量砂石、水泥、钢筋、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通过分类收集回用以及将不能回用的废弃物应妥善堆放、及时处理,并运送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埋场,在外运的建筑垃圾时采用用蓬布覆盖、不允许超载等,则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道路沿线的绿化带的栽种,尽量减少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②在沿线受影响的敏感点地段、敏感点及其周围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如声屏障,立体绿化、以及住宅安装隔声窗等,降低噪声的污染。 | 1、信息公示
漯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一、二次信息公示;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
2、公参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10份,回收有效表格200份,回收率95.2%。由调查结果可知: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100%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本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
本项目自环评信息第一次公示、第二次公示以及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未收到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本项目建设提出异议,未发生公众投诉 |